martes, 4 de junio de 2019

“外语效应”与情感距离:讨论若有难度最好用外语


前段时间,我在英国广播公司(BBC伦敦办公室工作了四个月。使用英语作为工作语时,我脑海中想的比说出来的可高明得多。我常张嘴忘词,犯些语法纰漏,失掉了使用母语西班牙语时的精炼准确。对我来说,用英语工作交流的感觉就像是用叉子舀汤喝。就连我此刻用英语写下这篇文章时,手边也放着本英文字典。因为我实在是怕自己对一些词汇涵义的理解不够准确
对于我们这样在非母语环境里工作的人来说,不幸中的万幸是有研究表明能说外语的人通常分析能力较强。另有一些研究还指出,具备双语能力的人做决策的方式与仅会母语的人有所不同
研究还指出,能够使用非母语工作的人具备额外优势,可以大大拓展工作地点及合作伙伴的选择围,能让你在职场中与众不同。但我这里要提的一个问题是,使用外语工作是否会让我们的职场表现更好

情感距离

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科斯塔庞培法布拉大学(Pompeu Fabra University简称UPF)的心理学教授葛思达(Albert Costa说,进行逻辑测试时,使用非母语的人比使用母语的人犯的错误要少一些
他解释道,们在运用外语时,会在风险评估时保持更大的心理距离;他们较少受到情绪的影响,而更倾向于理性分析思考
对我来说,用英语工作交流的感觉就像是用叉子舀汤喝
葛思达教授及其团队称这现象为语效应,并猜测这与人们在说外语时产生的情感上的距离感有关。此效应产生的机制尚不清楚,但兴许与使用外语时的情境有关。葛思达教授举例说道,如果讲外语的对象是朋友的话,这种情境下就会有较多的情感投入
§  补充说,当然也不乏一些其他原因,比如那些很小年纪就学了外语的人,使用外语时情感投入就会比较多;又或者仅仅是因为说的是外语,人脑运作更为紧张
§  2002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卡尼曼(Daniel Kahneman)在他的著作《思考,快与慢》(Thinking Fast and Slow)中就提出,认知紧张(cognitive strain)能够增强分析能力。使用外语完成工作任务时要调用更多的理性思考,这兴许在某种程度上能解释"语效应"现象
§  但葛思达教授认为,若是做决策的过程中无任何情感投入,就不存在语效应。他补充说,做决策时,只有在情绪反应也被激发的情况下,语效应才会发生
§  一些心理学家同样指出,外语会影响人们思考和反应的方式。曼彻斯特大学(University of Manchester)的心理学研究人员厄里斯(Ceri Ellis)介绍道,人们在说外语的时候会更客观,比如,他人若批评你的本国文化,即或这种批评是错的,用外语表达时你的回应就会比较客观委婉
§  厄里斯在一次访谈中还提到,一般来说,母语与外语从渊源上来说差异越大,这种效应就越显著
§  所以,虽然我在工作中使用英语颇不自在,但获得的补偿是我的思维方式更为清晰准确。当然,到我能熟练运用英语,与英语有更紧密的情感联结后,这种补偿作用就会随之而消失
§  由此看来,我在英国那段时间没陷入一场爱情,实在是我的幸运

§  更出色的谈判

§  分析能力更强是什么意思呢?让我来举个思维实验的例子。假使有六十万人同时患上了一种疾病,如果不及时诊治都会死掉。你现在面临着两种选择:选项一是给他们中三分之二的人一种死亡药剂,让这四十万人死掉,而剩下的人能活下来;选项二则是将一种药分发给所有人,但有三分之一的概率是所有人都能存活,而三分之二的概率是所有人都会死亡。你会如何选择呢
如果你选择的是第一种,分发死亡药剂,让四十万人死亡,其实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正确选择。但大部分人却不会这样选择,因为它怎么看都叫人心里不舒服
奇怪的是,当人们面对同样的情境,但是选项一换了一种设问,改为要求人们拯救二十万人的性命,这时大部分人就会选择第一种。虽说最终计算的结果相同,但问题的设问方式不同就影响了人们的答案
乍看之下,使用非母语进行谈判似乎是一种弱势,但其实它会让你成为谈判桌上头脑最冷静的人
这个心理测试中,只有少数人选择选项一,而这些人被认为有更强的分析能力。因为他们没有掉入偏见的陷阱,没有简单轻率地下结论,犯下逻辑错误。在商业情境中,特别是需要做重要的商业决策时,能避免犯逻辑错误是非常有益的

用非母语可占上

而且,在某些情境中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于己有利,也使人更能承受情绪疲累之时的压力。特别是在高风险谈判时帮助尤大
乍看之下,使用非母语进行谈判似乎是一种弱势,但其实它会让你成为谈判桌上头脑最冷静的人
葛思达教授说,很多人在谈判时容易感觉自己受到了冒犯。但倘若我们放平心态,就不会那么难受了。在谈判中使用外语,能为你争取更多的时间。你可以表现得好像没太听懂,以便更从容地思考如何答复
、需求、互动和频繁大量的接触
这个谈判技巧常常被跨国谈判专家如外交官或商务人士等使用。利用非母语不太流利可以作为一种自揭其短谈判策略,让自己看起来好像不那么机敏。采用这种策略会让对方更轻易地暴露自己的底线,而给你带来意料之外的优势
因此要是你下回要跟同事开展一场有难度的讨论,记得最好用外语
也有研究表明,一些言辞过激的词语用非母语表达杀伤力会小很多。不论你说了什么,用外语的话都不会对工作关系造成永久性的伤害。要是你往后还得天天与这位同事打交道的话,这好处就更为明显
虽说从理论上看,说外语能让人更客观地评估情势,但现实生活则没有那样简单。厄里斯的一项研究表明,使用外语看起来能让人免受错误指责甚至恶意攻击的伤害,但她也发现,傲慢的态度会消弭这种作用,像是在团队冲突较多的工作环境这种效用就荡然无存。通常来说,在充满敌意和冲突的团队中,如果提出意见的成员是自己眼中的竞争对方,即便是本就应接受的批评或该采纳的意见,他们也会选择听而不闻
尽管目前尚无相关研究能够证实这一结论。但在竞争环境中工作过的人应该能理解上述结论。语效应会被团队间的彼此傲慢所消弭

现身说

就我自身经历来看,我记不得自己在伦敦工作时思维有多理性。或许是因为我的英文还不错,所谓的语效应并不存在;又或许是因为我自己也没太注意。但我跟一些在外语环境中工作的人讨论时,他们都认为确有其事
维瓦斯(Natalia Vivas)是一名来自哥伦比亚的创业者,她目前居住在伦敦。她也是一名用户体验设计咨询师。她回忆有一次她用英语跟一名瑞典顾客谈合同,轻而易举就争取到优惠的条件。她说:我一点都不避讳,直接告诉他就是得花这么多钱’”
当然,她能跟客户直言不讳并不完全是因为语效应。可能也因为他们彼此来自不同国家,不会再次见面打交道
她解释道,然而,当我与西班牙当地客户,特别是一些大客户用母语西班牙谈判时,谈判过程就拖得很长,我也觉得较没安全感
对一些人来说,他们掌握的外语词汇量不足,是他们表达更简洁也更理性的主要原因
卡斯坦尼达(Maria Paz Castaneda)是一名哥伦比亚裔的工程师,目前在荷兰鹿特丹当地的一家原油提纯公司工作。他就说,用荷兰语向我的团队表达我要什么,以及背后的所思所想会比较难,只直截了当地跟他们说我想要他们干什么就简单多了。如果用我的母语西班牙语,表达一件事我至少能想到五种不同的表达方式。但用荷兰语,我只能想到一种
对于外语使用者来说,对他国文化的理解和礼仪的遵守也是很大的挑战
维瓦斯谈及自己目前在伦敦的工作时说,如何写邮件、打招呼、道别,这些事情我都会蛮紧张的。而且说多错多,最聪明的方法就是尽量简洁表达
综上而言,相比于母语工作者,外语工作者要更多地用脑思考。就如维瓦斯说的那样,用英语的话,思考的时间会比较多
在双语环境中用非母语工作的员工比较与众不同,这个不同倒并不一定是更好或是更不好。如果你的工作要求你是个思维机敏又表达准确的沟通者,用外语可能会造成一些工作难度;但倘若你的工作需要深思熟虑、理性而客观的思考,那么使用外语会有所帮助